新闻详情

重庆药交启用会员制 挂靠药交所和外资成新命题

2011/6/7 15:13:01

     重庆药交所正式挂网交易首年“中考”交出答卷。


  日前,重庆药交所发布消息称,继非基本药物循环系统类、抗生素类及其他类药品陆续在药交所电子交易平台挂牌上线交易后,非基本药物中成药类药品也于14日正式上线交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共有3272家会员在药交所进行药品采购交易,成交量已超过2.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交易额50亿元。上线交易的非基药包括3000多个品种、13300余个品规。其中,西药有1400多个品种,中成药1500多个品种。


  “这是一份及格的‘中考’答卷,意味着非基药涵盖的主要品种自此全部实现网上采购。从更深层次来讲,这将颠覆该地区的非基药流通格局,并呈现出新的业态。”重庆药交所第一期会员、重庆希尔安药业总经理陈犁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评价。


  改变营销模式


  据介绍,重庆药交所的亮点就是启用会员制,医疗机构根据需求与生产企业在电子交易平台进行谈判,签订电子采购合同,明确数量、质量类别和价格。在此基础上,医院在生产企业选定的范围内确定配送企业,实现买、卖、配三方绑定。与以往的药品分销模式不同,在这种挂牌交易模式下,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直接交易,医药流通企业不再是购销主体,而逐渐转变为以配送为主。


  重庆九州通医药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药交所模式下,小型药企将会受到冲击,尤其是药品分销商,将转型为单纯的流通配送商,不少实力不济的代理商会被逐出市场。随着政策的逐步推广,医院资源相对薄弱的大型批发商业公司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总体而言,这有利于推动行业整合,提高规模化程度,从而降低药品成本。”


  实际上,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原有的医药分销企业将逐渐失去药品代理的权限,退化为医药配送企业。但是,采访中,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对这一思路的担忧:因为药企原有的多级营销体系今后变成一级,企业只需直接面对药交所,供需双方的成本下降,但药价能否降下来却是未知数。在陈犁看来,“目前医院通过药交所采购非基本药物的数量有限,对医药流通格局影响并不大,变化的是药品营销模式,未来能否从本质上解决‘看病贵’问题还难说。”


  无缝对接价低利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重庆市主城9区二级以上的医院,对一个产品的配送,生产企业会选择6家配送商,然后由医院在交易平台挂选配送商;在区县医院,则是选择2家配送商供医院选择。当地医药界人士认为,医院与药厂在入市价基础上进行采购价格磋商,通过流通领域改革,能使药价下降。日前交易所对外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自去年12月29日正式交易至今,与以前采购价相比,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27.3%,单品种最高降幅达68.6%。统计还显示,配送满意率达99.61%,医院收货满60天的已全部足额结算。


  值得注意的是,刚出台不久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以降低成本。分析人士认为,医药流通“上网”或在未来成为主流形态。尽管如此,对于药交所构想的“药厂按‘成本+利润+运输费’制定价格,医院按‘采购价+15%的费用’销往患者”的理想药价模式,也有一些企业人士持保守的态度。


  重庆一家大型药企负责人就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现在有不少竞争实力强的药企对现行的药品流通体制感到不满,在当前的体制下,要确保药价回归理性,显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当然,通过药交所交易让流通环节减少,使得即使在药价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仍能增加利润,这样可以使企业有较多的资金用于创新,而这正是中国药企目前最急需的。”


  新旧体系并存


  事实上,重庆市政府的“阳谋”远不止这些。据该市市长黄奇帆透露,重庆药交所的愿景是通过巨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不仅承担市内的交易,还要吸纳全国的药品交易。3年内,若重庆市每年有200亿元的药品交易额,希望药交所能拿到一半订单。3~5年后,若全国药品交易额每年有1万亿元,希望药交所能拿到1000亿元的订单。为此,药交所从3月下旬开始,正式启动医疗器械会员注册,并分3批实行医疗器械电子挂牌交易。今后,药交所还将把基本药物纳入交易范围,最终建成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以及其他医药相关产品的综合交易平台。


  分析人士认为,“与药品交易不同的是,交易所对进入交易平台的医疗器械产品暂不规定入市价,而是通过采集医疗器械产品市场成交价格、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价格等数据形成市场参考价。显然,药交所交易平台要真正实现点对点交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此,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非基本药物全面上线,在药交所挂牌交易的药品品种和品规将更加丰富,目前可满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随着药交所交易不断向纵深推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庆医药采购新旧体系的协同问题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和胆识。”


  挂靠和外资成新命题


  在采访中,一种新业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目前有许多从事药品交易的网站,都想挂靠药交所。为此,重庆专门制定了两个约束条件,规范挂靠网站的运行:一是只能卖药交所挂牌的药;二是结算要放在药交所。如果这样,随着医药交易网络平台的日趋融合,未来我国医药流通格局如何蜕变耐人寻味。


  一直研究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的中科院金融科技中心科学家刘世平此前表示:“药交所电子挂牌交易本质上是B2B交易,但它又与一般网上交易不同,不是双方愿买愿卖,而是卖方必须在交易所挂牌,质量和价格符合国家要求;同时,在交易过程中实行结算管理,严格执行限时统一结算。如果相关网站也加入药交所的交易,这将是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新命题。”


  令当地药品流通领域不安的是,外资医药商业的出现给中国医药流通增加了新的变数。2010年年底,就在药交所正式交易的同期,美国卡地纳健康集团斥资4.7亿美元闪电般将重庆永裕医药纳入麾下,借道进入中国医药流通市场。“这种新的竞争苗头对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体制、机制性改革会带来新的内涵和思考。”重庆九州通上述人士说道。


下一条新闻:不堪原料成本控制压力 药企快速延伸产业链避险

上一条新闻:澳林制药新版药品GMP培训